全国服务热线:0510-66966369
联系我们
0510-66966369

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102号A-2009

邮编:210000

信箱:chuackr@126.com 

无锡市空港七路1号硕放国际机场行政楼

邮编:214000

信箱:beishuokj@foxmail.com 

城市空中交通

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

图片1.png

2.png


一、介绍

全域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定制AI算法、大数据、5G通信技术为底座,依托无人机、无人机机巢、载荷设备、高精度定位等形成一个全自动的空中数据采集和事件处理系统,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资源监管网络,实现全时全域的精准感知和高效管理,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事件快速响应的低空场景下高效平台,为政府低空监管部门空域管理、飞行管控、企业服务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依托该系统,一次飞行可赋能应急、交通、环境、城管、城建、水利、山林等多个业务部门,推动“低空+”多场景、新业态的落地实施。应用场景包括公安防控、应急指挥、医疗救援、林业巡检、野外搜救、城市管理、河道安全、环境治理、综合执法、乡村振兴、物流配送、农林喷洒、文旅推广、航拍航测、新媒体宣传等。

全域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由感知层——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的智能终端、网络层——高速互联的通信网络、平台层——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应用层——多场景协同服务等组成的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体系,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规模化应用。平台协同感知,云端控制,高效多任务协同;精细化,智能化运营城市,构建应用场景的管理闭环,提供业务管理的全数据化;提供动态化数据采集,航线管理和低空空域态势监测支撑体系;在城市级应用场景中可以实现城市上空飞行空域管控,飞行态势监视,飞行计划管理等,解决城市上空低空飞行器安全飞行问题,让飞行器看得见、飞得稳、管得住;是低空经济城市空中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3.png

图片4.png

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二、赋能

全域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的必要性——抢占新质⽣产⼒发展制⾼点;

全域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核⼼引擎;

全域空地一体AI智能感知管理系统的可⾏性——本地化赋能,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

三、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 年 1 月 2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 年)》;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42 号);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 号;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57 号;

(10)《“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发改高技〔2021〕1898 号;

(11)《“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79 号;

(12)《“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0号;

(13)《“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

(14)《“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15)《“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林生发〔2022〕104 号;

(16)《“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2021 年 08 月 19 日;

(17)《“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环监测〔2021〕117 号;

(18)《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19)《“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22〕238号;

(20)《“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21〕13 号;

(21)《“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农渔发〔2021〕28 号;

(22)《“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文旅科教发〔2021〕39 号;

(23)《“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交科技发〔2022〕31 号;

(24)《“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建标〔2022〕23 号;

(25)《“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22〕246 号;

(26)《“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国减发〔2022〕1 号;

(27)《“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安委办〔2022〕8 号;

(28)《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十四五”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发〔2022〕50 号;

(29)《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发改振兴〔2021〕1559 号。

2、技术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2)《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 ( 2020年版)》;

(3)《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7)《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T/DE 2-2021;

(8)《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9)《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

(10)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GB/T 20158-2006;

(1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 199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1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14)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T36627-2018);

(15)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

(1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36958-2018);

(1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

(18) 《信息技术大数据计算系统通用要求》(GB/T 38675- 2020);

(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范》(GB/T 30276-2020);

(20)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2016);

(2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35114-2017);

(2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_21063.5-2007;

(23)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

(24) 《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述和词汇》ISO/IEC 17789-2014;

(25) 《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YDB 144-2014;

(26)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7-2014;

(27)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1168-2014;

(2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GB/T 3662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