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510-66966369
联系我们
0510-66966369

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49号世纪广场24层

邮编:210000

信箱:chuackr@126.com 

无锡市滨湖区绣溪路59号交大创意园21栋

邮编:214000

信箱:beishuokj@foxmail.com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解读《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来源:江苏北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添加时间:2020-09-24

解读《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2020924

 

4.png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第四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上一场我们关注了研究生教育,今天来关注基础教育。

 

续梅:

  当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学校是办学的主体,要让每一所学校有活力,校长、教师有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尤其是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让学校的事情学校来办。为此,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天正式发布,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向大家解读这个文件。很高兴我们邀请到了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俞伟跃副司长,我们还专程请来了两位地方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是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刘强局长和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的张海荣局长。下面我们首先请吕玉刚司长介绍《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吕玉刚: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的热情关心和给予的大量宣传报道。

  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今天上午中央八个部委联合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这八个部门包括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人社部。下面我就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有关的政策举措考虑。

  第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办学活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去年6月份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专门列出了一条,就是关于“激发学校生机活力”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项工作今年列入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要决定,在决定当中也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的治理体系。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这三个文件的出台,可以说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对激发中小学的办学活力,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还需要把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让它可操作,所以这也是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是教育领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向“上好学”迈进。刚才续梅主任讲,去年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解决一些目前还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以及障碍性的问题。因为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亟待创新体制机制,所以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释放、增强每一所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起草这个文件的主要背景。

  第二,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若干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聚焦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出了五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立足国情教情,遵循教育规律,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这次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汇聚基层的校长、局长、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围绕对学校管得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深化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实际困难。

  三是坚持制度创新。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注重总结凝练各地成功经验,加强制度设计,构建制度体系,把各地已经探索的有益经验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上来,健全我们的制度体系。同时又注重继续深化改革,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持续释放和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四是坚持放管结合。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与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厘清明晰政府和学校的责任边界。我们既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做到应放尽放,同时又注重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五是坚持有序推进。因为改革工作非常复杂,我们必须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强化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注重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推进稳妥有效地实施。

  第三,《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举措:

  这次我们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围绕着基层反映的这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主要是四大方面。

  第一项举措,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因为这个问题是基层校长们反映非常突出、非常强烈的问题。针对“管得过多”的问题,这次文件提出保障学校三个方面的自主权。

  首先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在学校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地位,明确学校在遵循遵守国家关于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五个自主”,包括自主安排教学进度、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自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在教师层面,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教师为本,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个文件同时也针对基层反映的对学校干扰过多的问题,在认真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文件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干扰,为学校减轻负担。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自主权。

  第二方面是扩大学校人事工作的自主权。人事工作非常复杂,是个系统性工作,在这个文件当中,主要涉及了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扩大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文件提出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聘任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第二个方面,扩大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聘任自主权,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学校自主设置中层管理岗位,包括内设机构,自主择优聘用中层管理人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方面,扩大教师聘用的自主权。现在有些地方在学校招聘老师中存在着学校参与不进去、不知道具体情况、派谁来就接收等问题,这比较挫伤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主动性。这次文件提出,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招聘当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提出招聘的需求和岗位条件,并且特别提出要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人选确定的有关工作,不能让学校不知情、不参与。这次的文件当中还特别提出了两个更加进一步的改革举措,这也是基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考虑的,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文件进一步提出鼓励地方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再组织招聘。现在有些地方有这样的经验,比如先通过试讲,看看这个人的形象、课堂表现、表达能力等。因为当老师,这是非常重要的,之后再去参加笔试、考察等工作程序。还有,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做法,对一些管理能力比较强、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授权这个学校,比如拿出多少个名额的招聘计划,由学校面向社会特别是深入到师范院校、大学去,现场招聘老师,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这次也吸收到这个文件当中来了。

  第四个方面,扩大职称评聘自主权。文件提出中初级岗位职称由具备条件的学校根据标准自主评聘。对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

  第五个方面,扩大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提出了新增绩效工资总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来进行自主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这实际上为学校扩大分配自主权提供了空间。

  第三是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提出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和需求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文件还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同时还提出,学校依法依规自主使用社会上捐资助学的经费。

  第二项举措,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这个至关重要,首先学校要有内在动力。这个文件针对“激励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四个强化”。

  首先要强化评价导向作用。发挥评价指挥棒的引导功能,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特别是更加注重评价学校在提高办学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并且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强化校内激励作用。这次《若干意见》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完善校内的激励体系,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激励体系。一是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积极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学团队等等评选表彰活动;二是强化专业激励,鼓励和保障教师参与研训,参加学术活动等等这些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切实落实教师岗位职责,把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就是在岗位晋升的时候,要注重实绩的导向;四是健全绩效工资激励,学校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我刚才讲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是学校实施的,学校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向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突出绩效分配的激励功能;五是突出关心爱护激励,也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和人文关怀,使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的光荣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第三是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提出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以此来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这包括我们学校“一训三风”的凝练、宣传、弘扬,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每个学校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二要加强学校的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校园文化的创建活动,增强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感染力凝聚力。

  第四是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这次文件特别提出要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的改革,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优质学校的成长,要培养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促进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这里面有三个举措。一是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以优质学校为牵引,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二是完善学区治理体系,科学地划分学区、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学区资源,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一个是集团化办学,一个是学区化管理,把它做好。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积极开发优质学校名师网络课程、专递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

  第三项举措,是提升学校支撑保障能力。为了支持学校更好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校的支撑和保障,提供条件。这次文件针对“保障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选优配强校长。有一个好校长,才能有个好学校,好的校长对学校办理活力的提升是关键因素。所以文件提出,要把培养好、选聘好校长作为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要素,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严格落实校长选任条件、专业标准,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组织在校长选聘任用当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首先把校长选好。二是要完善校长的考核管理激励机制,要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也就是给校长办学治校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注重加强条件保障。一要依法依规优先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教职工配备等教育教学基本需求;二要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加大优秀校长教师表彰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占比,核定时向提高办学质量成绩突出的学校倾斜,这是一项重大的政策性突破,也是吸纳地方的好经验上升为制度了。我们将来对绩效工资的分配,实际是两级分配,一个是在学校之间的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要体现学校之间的差异,向办学质量提高显著的学校倾斜。

  第二个是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也不搞平均主义,向做出突出成绩的一线教师包括班主任倾斜,树立这样的导向。三要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这也是在我们教师队伍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文件特别提出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到退休并且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特别是长期在艰苦地区、农村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要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的力度。

  三是注重拓展社会资源。一要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相对稳定的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就是把社会资源要用好。二要繁荣发展少年儿童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包括优秀图书、歌曲、影视作品、动漫等文化精品,丰富我们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积极组织时代楷模、名师大家,包括这次疫情防控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定期进校园开展事迹宣传活动,请这些先进人物讲述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第四项重要举措,健全办学管理机制。针对“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有效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我们要把机制建设好。这次提出了“三个完善”。

  一是完善宏观管理。一要依法依规明确管理事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点管理事项,包括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规范使用教材、遵循教学基本要求、重大决策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师德师风建设等六个方面作为重点的宏观管理内容。二要创新管理方式,要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区别不同学校的情况,依据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分类指导,实行精准定向赋权,构建差异化的监管方式。也就是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对那些管理水平高、校长管理能力强、内部决策监督机制比较健全的学校,我们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对一些管理能力弱、内部机制还不太健全的学校,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帮助和指导,也要在事中事后的监管当中多操一点心,创新监管方式。

  二是完善内部治理。这里面提出了五项重要举措:一要完善决策机制,对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二要强化学校党组织功能,特别是发挥好政治功能,加强对学校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的政治把关;三要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大会制度,充分听取教职工对学校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包括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四要建立家长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五要加快推进学校的章程建设,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三是完善社会监督。这次文件提出,一要建立健全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也就是群众比较关心的这些问题,保证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的知情权;二要建立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制度,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这是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包括办学自主权问题,内生动力问题,进一步强化支撑保障问题,还有进一步完善对学校的管理问题。另外《若干意见》还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和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各地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考核督导,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续梅:

  感谢玉刚司长。下面请刘强局长结合《若干意见》来介绍成都市的有关做法。

 

刘强: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玉刚司长就八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及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进行了解读,应该说,作为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我们感觉这个文件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凸显了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也体现了办学的规律性和学校治理的制度性,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成都作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和“两自一包”改革的首创地,始终坚持全域全生命周期的现代教育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做了一些探索。

  第一,从管理到治理,加快构建新型政校关系。我们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推动构建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一是党建引领。始终把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作为中小学活力迸发的源头活水,推进实施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公办、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覆盖率100%、党建工作覆盖率也达到100%

  二是政府主导,建立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两年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制定全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滚动实施中小学“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近两年我们全市新投用的中小学373所、新增中小学学位20.2万个。如果加上我们新投入的幼儿园,我们的中小学、幼儿园一共是603所,新增学位是43.5万个。三是多元参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模式,组建名校教育集团,与30多所在蓉的高校深度共建环高校优质基础教育生态圈,不断缩小城乡、校际等差距。同时我们还在2018年年底开始,联合卫健部门建立健康副校长管理机制,今年疫情暴发以后,我们感觉这个机制非常好,筑牢了全市疫情背景下学校办学的健康防线。

  第二,从限权到赋权,依法落实办学自主权。我们通过探索简政赋权保障学校的用人自主权、组织架构权、经费使用权等,重塑学校内部治理组织结构,实现学校事情学校办。一是人员自聘。动态核定试点学校教职工规模控制数,由学校自主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自主确定招聘教职工数量、标准和程序,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选任中层干部。

  二是管理自主。坚持公办民办学校同招生,一体化管理,坚持公民办学校的同权,推动学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将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等充分赋权学校。实行末端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等育人作用。严格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打通教育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三是经费包干。把公办同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人头经费总额作为基数,按生均测算后一次性打包划拨学校,由学校自主统筹使用。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教师绩效向更高层次人才的倾斜。

  第三,从经验到实证,积极创新教育评价制度。我们将教育评价作为学校办学的“指挥棒”,在率先实施教育均衡化、国际化、现代化监测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推动教育评价从经验向实证转变。一是创新评价体系。制定“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指标框架,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提取33个核心要素,每个维度赋予20%的权重,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二是改进评价方式。每年对学生课业负担、体质健康等21项可监测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抽取30000个学生样本、1500个校长教师样本进行多维监测评价,并参考法定数据、相关公告报告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剩余指标进行评价,确保每个指标可量化、可比较。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根据评价结果,严格执行通报表扬和约谈问责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激励、改进功能,同时评价结果还将作为资源配置、经费安排、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和参考。

  下一步,成都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意见》要求,在不断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分类引导、分类评价,科学界定学校的权责和义务,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探索,充分激励各级各类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能力,答好中小学办学活力改革探索的“成都卷”。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刘局长。下面我们请张海荣局长结合《若干意见》介绍山西省晋中市的有关做法。

 

张海荣:

  媒体朋友们,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在即将收官“十三五”、开启“十四五”的重要时刻,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奏响了“简政放权、依法赋能,全面激发新时代中小学教育活力”的时代强音。这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完备。

  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始于发展需求,源于思想解放,成于理论创新,兴于制度变革。《意见》既从政策层面赋予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也从强化评价导向、校内激励、文化引领、示范带动等作用为学校赋能助力;既要求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从选优配强校长、加强条件保障、拓展社会资源三方面提升办学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也要求学校从宏观管理、内部治理、社会监督三个方面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应该讲,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高级形式。

  教育管理同其他行业管理一样,同样强调动力、平衡和治理机制的不断优化。近几年来,晋中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走“放管服”简政放权的路子,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评价”的体制。晋中市教育局将7项权力下放给基层县区,将21项权力交由第三方机构,大力度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对基层的各项检查,出台教师减负清单,把教师从非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出台《晋中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制定《晋中市地方教育标准》,开展教育科研攻关,以法规、标准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构建新的管理体系。

  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各级各类校长一律摘“官帽子”,并将涉及人、财、事等方面的7项权利下放给校长,让他们真正享有办学治校的自主权。在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选用上,全市1152名副校长和2415名中层干部全部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丝毫不予干预。在教师聘用上,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在“编制总量控制、岗位科学设置、人员竞聘上岗”总原则下,学校自主招聘教师、优化组合教师团队和管理教师职称职数资源。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突出全员激励,在保证原有工资待遇不变的前提下,设立了“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每年财政预算1.2亿元,由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差别化发放。在校长和教师中形成了“责任共同体”,真正把改革的红利释放到实绩突出的每一名教职员工。

  在特色课程的开设上,学校普遍自主开设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市所有高中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多项改革叠加,形成了集成效应,晋中教育开始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全市学生上高中不出县区,上初中、小学不出片区,每一个县区至少有一所优质高中,教育生态良好,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质量优良,人民群众交口称赞。晋中市教育局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单位,改革案例被中央深改办列为2019年向全国推荐的十大案例之一。

  我们相信,落实好这个《意见》,必将实现基础教育管理水平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那种区域内一校独大、凭借一个车头带动的“绿皮火车”发展模式,将被校校都由内驱力的“动车组”取代,一个动力、平衡和治理机制完美结合的基础教育生态即将形成。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办学自主权不是失控的自由落体,必须在规则框架内运行,在实践中要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在落实各项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推进自我革命,加强自觉规范和自我约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真正把简政放权、依法赋能的好事办好,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张局长,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

 

封面新闻记者:

  刚才我们在文件中看到,激发办学活力需要放管结合,实际上在很多的中小学管理当中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状,想请问的是,如何针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谢谢。

 

吕玉刚: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很关键。我们起草这个文件过程当中,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要着力走出过去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要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

  我们制定这个文件,一个非常重要的初衷,就是要让学校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因为这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基础。

  在制定文件过程当中,我们在处理放与管的关系上,把握了这样“两放、两管”。一是做到应放尽放,能够放的坚决放,学校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坚决放给学校自己解决,这是个鲜明的态度。也就是,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作用。

  我刚才也作了介绍,我们提出了三个权要放,教育教学的自主权、扩大学校的人事工作自主权,还有经费使用自主权,应该说这三个权是学校最为关心的。目前提出这个政策举措,含金量也是比较高的,做到应放尽放。

  二是要精准地放。因为我们学校千差万别,管理水平不一,校长能力也有强有弱,所以在这次放权当中,我们特别提出了要精准、定向赋权,特别是对一些带有改革性、探索性的,优先放给那些办学水平比较高、学校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校长的专业精神也比较高的这样一些学校,让他先去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去创、去试,去积累经验,等形成了好的一套做法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把它提升到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中。放这个权,这叫精准、定向赋权。这两个放总结下来,一是该放就放掉,二是区别不同学校的情况,精准、定向地放,防止一放就乱的问题。

  在管上也有两个管,首先是完善宏观管理。政府到底该管什么,怎么去管理?这次的文件也特别提出来了,首先是明确政府管理的重点,你不要什么都去管。就是我刚才讲的,学校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去管。政府要管的事情就是带有方向性的、重大的问题,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我们是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是不是落实立德树人了,是不是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了,是不是遵循教学基本要求了,以及学校内部的一些重大决策机制是不是健全了,还有办学行为等等方面,这次文件当中也做了明确。

  当然管也要转变管理的方式,这次特别强调了管理方式。我体会,这次起草文件当中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通过标准、规定、政策的要求去实施管理,把该管的这些事项的具体标准要求给明确了,让学校认真去遵守、去遵循。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督导作用、评价作用。还有个差异化的管理问题,对不同学校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管理方式的一些变革。

  第二个方面的管理,就是强化学校的自我约束能力。我们对学校是讲两句话,既要激励,又要有自我约束机制,把激励和约束机制都要建立起来。就要求学校把放给你的权怎么行使好,要完善相应的决策机制、管理办法、工作制度,保证这些权力能够有效得到实施,符合教师以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把这个权既要用足又要用好。

 

澎湃新闻记者:

  我关注到此前有专家指出,影响中小学活力的因素之一是评价导向不清,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还是不好,主要是看学校学生考试分数。请问后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谢谢。

 

吕玉刚: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这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经常讲,评价具有重要的指挥棒作用、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激发办学活力,必须保证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施,这是五项原则当中的第一项原则,坚持正确方向。那么坚持正确方向怎么能做到?必须有一个评价导向的指引拉动。所以这次文件当中专门写了一条,强化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问题非常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破五唯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我们中小学来讲,这“五唯”当中更加突出的是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中央深改委已经审议通过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那是个全方位的,也包括我们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评价制度改革问题。

  在这次的文件当中,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去年下发的中发26号文件规定要求和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这次文件当中进一步强调要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要更加注重评价学校在提高办学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也就是对评价的导向问题做出明确的部署。同时,也特别明确了一个具体要求,要求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关,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者升学率来片面地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老师。我们要把考试升学建立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把素质教育的功夫做足、做实、取得成效。

  目前我们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包括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评价标准,这是个体系。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已经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了,这个工作非常复杂,是一个评价导向、评价办法的实施问题。这个评价指南包括对县域教育质量的评价,包括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学生学业发展质量的评价,三个层面。目前这个指南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下一步还要按照程序去报批。我们希望这个文件能够尽快得到公布,在公布以后,我们将再次向媒体朋友们做解读介绍,把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发挥好。谢谢。

 

中国新闻网记者: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请问下一步要如何形成有效合力,为中小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谢谢。

 

俞伟跃:

  谢谢您的提问,形成强大的合力对贯彻落实这个《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主要抓好三条:第一,要完善部门的协调机制,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考核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二,要落实好部门的责任,文件有八个部门来印发,体现了激发办学活力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所以,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我们县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与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在教育教学、人事工作、经费使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等方面切实落实好相关责任,为最大限度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要广泛凝聚力量,加强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这项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各项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不光是教育系统,还要让相关部门、全社会,包括家庭,都要密切家校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要特别注重增强广大校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他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认真落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的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置涉校涉生纠纷,切实保障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想向刘局长和张局长提问。从文件贯彻落实的层面来看,你们认为需要突破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刘强:

  我感觉,从实践当中来看,最难的还是评价体系,对学校、对校长、对地方政府履职的一个科学评价体系问题。重点是我们学校校长的人事自主权,这是应该突破的重点。还有一个,关键是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自主权的使用。刚才玉刚司长也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要精准地赋权,有能力的校长先多给一点权,因为整个放权,我的体会是持续和活力的平衡问题,既要讲持续,更要讲活力。回去以后,我们还要做一些专门的学习、研究、调研,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推动。谢谢。

 

张海荣:

  我个人认为,落实这个《意见》需要突破的关键还是要在于有关部门的“放管服”改革要到位,也就是说,要赋权到位。刚才吕司长讲两放、两管,我们用赋权这个词,可能更能够表达这个意思。赋权就是精准的放权,所以说赋权要到位。在赋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像俞司长刚才讲的,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要以“放到位”为出发点,以“管得好”为着力点,以“优服务”为落脚点,持续推进部门的简政放权这项改革

  比如说组织部门就要支持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去学校的行政化,摘校长的“官帽子”,要建立校长的职级序列,构建人员能进能出、职级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机制,对于编制和人社部门,就需要协同教育部门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要把编制和岗位的总量管控好,不再像过去那样管控到学校。财政部门也要保障必要的办学和改革经费。

  我认为,这个《意见》的落实,需要突破的难点,还在于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校长“用权”要有效,大家很关心校长的用权问题,《意见》从教育教学、人事、经费三个方面,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做了科学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学校接不住、不善用、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这就要实现“依法赋权”向“有效用权”质的飞跃,必须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学校管理体系,提升我们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校长,推进教育家治校,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依规办学,按章程办学,要实现权力清单化管理、学校治理现代化。

  落实好《意见》的重点,还是要围绕出台《意见》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也就是我们“目标”要明确。《意见》释放动力,动力催生活力,落实好《意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和检验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标准,要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物质、精神、文化激励机制,我们既要打造典型示范带动的“火车头”学校,又要列装校校都有内生动力的“动车组”,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办强,办出特色,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智慧,让校园更具魅力,让教育更具活力,真正形成我们《意见》所希望的“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良好局面。谢谢大家。

 

北京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次文件对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做出顶层设计,从地方来看,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下一步如何兼顾文件实施和地方特色做法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近期多所高校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有专家在评议中提到,一些学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对此教育部怎么看?谢谢。

 

俞伟跃:

  你提的问题很好,出台这个《意见》,既要有指导性、科学性,还要有操作性,更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所以,我们在制定这个文件的过程中,也是兼顾地方的有益经验和文件的贯彻落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践行一线规则。在制定文件时,一是系统掌握一线情况。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面向31个省(区、市)和兵团进行了书面调研,深入东中西部十个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也掌握了一线的基本情况。

  二是认真听取一线建议。我们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同时也利用培训的机会,广泛听取各地中小学校长、教师、有关专家和市县教育部门的意见建议,还有听取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三是转化应用一线经验。我们认真总结刚刚提到的成都市、晋中市,包括上海、浙江、青岛等地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做法经验,凝练吸收到文件中。四是充分尊重一线实际。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包括校际之间、老师之间、校长之间的差异,所以文件专门强调了要注重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给各地继续深化改革探索留出空间,持续不断地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下一步,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还要把注重文件落实和彰显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践行一线规则。第一,积极宣传一线典型,要仰仗在座各个媒体平台,广泛利用各种新的宣传方式,及时挖掘宣传总结推广地方基础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贯彻落实一些好的、创新性的做法,遴选一批优秀的案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激发正能量,营造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各地互学互鉴,整体提高中小学的办学活力

  第二,政策落实直达一线。继续坚持一线规则,对一些好的地方经验,除了宣传、解读、阐释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在落实文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问题或者偏差,及时研究对策,并开好方子,加强指导、帮扶,统筹运用好调研、督查、通报等多种手段,加大基层落实这个文件的工作力度,还可以开展第三方评估,对这个文件落实的成效进行诊断。第三,完善一线联系制度。我们司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试点单位,从司领导到所有的干部都要积极联系一线,包括省份的、地市的、县的、校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基层校长、教师和学生,帮助解决各地在落实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谢谢。

 

续梅:

  接下来我简要回答一下这位记者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时间是从2016年到2020年,所以今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最近一段时间,各有关高校也是按照相关的要求,分别组织专家对建设成效进行自评,因此现在是各建设学校依托专家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

  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建设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一个节点是到2020年,第二个节点是到2030年,第三个节点是到本世纪中叶,依据这三个大的节点,设计了梯次性的建设目标。同时以五年一轮在推进,现在进行的是首轮,也就是第一轮刚刚接近尾声。

  应该说,经过这五年的建设,相关学校不断地汇聚优质资源,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下一步,教育部也会引导各建设高校,进一步加大改革,进一步提升内涵,不断地加快建设进程,以此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就简要作一个回答。

 

光明日报记者:

  有个问题想问吕司长。我们都知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办学活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文件也是给校长加担子的一个文件。想问吕司长,对于广大校长而言,怎么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这个文件呢?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非常关键。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好校长,才能有个好学校,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现在讲,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这个办学活力来自于哪里?一个是外在的,要给一些动力,给一些牵引,给一些推力,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内在的动力,校长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次的文件,就像刚才这位记者同志讲的,一方面是给学校办学治校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把过去束缚学校的一些问题给解决了,这是对学校的重大支持。但同时,对校长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给学校放权、赋权,希望学校把活力迸发出来,但是我们学校能不能做得到?既然有权用了,能不能、愿不愿用好权?要这个权利是一份责任啊。

  首先是敢不敢用的问题,善不善用的问题,最后还有一个能不能用好的问题。所以这次的文件,对校长来讲,既是支持,又是挑战。我们校长要站在这样的高度上认识这个问题,怎么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想,有这么几点,借此机会提出来,也供广大校长同志们参考。

  一个校长,在学校是领头人,是灵魂,首先校长要树立教育情怀,要有职业理想,要践行职业精神。也就是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个校长都要